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動物及動物產品國際貿易日趨頻繁,動物疫病跨區域、大范圍傳播風險加大。為保護我國生豬養殖產業健康發展,碩騰公司于2017年3月28-29日在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舉辦了亞太地區豬病會議,旨在提高區域內豬病防控和診斷能力,了解境外特別是周邊國家動物疫病情況,將防控關口前移,提高外來疫病應對能力。
此次會議特邀美國、英國、韓國、日本等知名豬病專家,廣東溫氏集團、雛鷹農牧集團、牧原股份等豬場技術總監,以及我國大規模豬場老板等450余人參加會議。世界級知名豬病專家與我國大規模豬場老板、技術總監齊聚魔都,共同激辯亞太地區養豬業的現狀與未來。
歐盟是主要的豬肉生產國
2016年中國的豬肉產量是全世界最高的,將近5300萬噸;其次是歐盟28個成員國、美國等。在歐盟28個成員國中,2015年德國的豬肉生產量是最高的,其次是其他成員國、荷蘭等。
2013年德國、西班牙、法國、丹麥、芬蘭、意大利擁有的豬場數量遠遠少于2005年,所以近幾年歐盟擁有豬場的數量在不斷減少。
2013年德國、西班牙、法國、波蘭、丹麥、荷蘭、意大利、匈牙利擁有的豬場數量遠遠比2005年少。近幾年歐盟擁有的豬場數量在不斷減少,尤其是東歐。
2013年德國、西班牙、荷蘭擁有的豬群數量略高于2005年;意大利擁有的豬群數量在2005年和2013年幾乎持平;而2013年法國、波蘭、丹麥、匈牙利擁有的豬群數量略低于2005年;整體來看,歐盟擁有的豬群數量相對比較穩定。
歐盟養豬業發展趨勢
雖然近幾年歐盟擁有的豬群數量相對穩定,但愿意養豬的人卻越來越少。規模小、效益差的豬場漸漸退出養豬這個行業,從而導致行業內剩余的從業者越來越多。這種現象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然而要想在歐盟一些國家新建大型豬場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西班牙和東歐一些國家,大規模豬場大多數采用多點式飼養方式,同時也有一些中、小規模豬場采用一點式飼養,包括家庭農場、從分娩到育肥的豬場以及專門做育種或者養育肥豬的豬場。
歐盟養豬業的相關法規
總的原則是確保勞動力與食品安全。環境法規包括限制豬場的新建與擴建、豬場污水處理等;動物福利方面涉及豬群的居住環境、公豬的去勢方式以及豬群的運輸方式等;當然,法規中也包含了對抗生素的使用監管。需要強調的是,法規并不僅僅由政府監管,消費者也會參與其中。
例如英國的“Red Tractor”食品安全認證體系標準,該標準包括勞動力、豬群的居住環境、飼料與飲用水的質量、動物健康與動物福利、豬場生物安全與疾病控制、環境保護、檢查與認證等。
從2013年1月份開始,歐盟要求妊娠母豬從配種后四周到分娩前一周必須散養。
公豬去勢
歐盟法律規定7日齡以下的仔豬可以在沒有使用麻醉劑或無鎮痛劑的情況下進行物理去勢。然而2010年迫于公眾的壓力,歐盟委員會鼓勵行業代表(豬場老板、肉食品業 、零售商、非政府組織)簽署了一個自愿協議。從2012年1月1日起,公豬去勢必須使用麻醉劑或無鎮痛劑。緊接著,歐盟一些成員國又立法規定,從2018年1月1日起,不再對公豬進行去勢。例如德國將從2019年1月1日起,在沒有使用麻醉劑的情況下不能對公豬進行去勢。
雖然比利時宣稱有替代傳統公豬去勢的方法,但通過育種、管理、飼料等來降低公豬膻味的公豬生產系統并不理想。未來有可能通過疫苗,也就是免疫去勢來加強公豬膻味的預防。
歐盟抗生素的限用
2011年歐盟的“行動計劃”呼吁人類和動物謹慎使用抗生素,歐盟也有相關法規監管抗生素的使用,目前丹麥和荷蘭的抗生素使用法規最為嚴格。
截止2011年12月,抗生素使用量減少32%;截止2012年12月,抗生素使用量減少49%;截止2013年12月,抗生素使用量減少56%;截止2014年12月,抗生素使用量減少58%;由此得知,荷蘭每年抗生素的使用量在不斷減少。它是怎么實現的呢?
通過良好的飼養管理,加強生物安全的防范,使用優質的疫苗,淘汰生產水平較低的豬場,可以減少豬場抗生素的使用量。荷蘭的每個豬場都有抗生素使用量的記錄、監控系統。每個豬場會任命一個有責任的獸醫,獸醫必須提供豬群年度健康計劃,同時要求每個月至少拜訪一次豬場;還要提供豬場每天使用抗生素和細節方面的數據庫,并根據監控系統中的相關記錄進行調整。
最后,Jim Allison博士總結到,歐洲的相關法規會加速養豬業的發展,讓養豬業的地位更加穩固。同時,動物福利方面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將來實現每個階段的母豬群都散養也是有可能的;目前公豬的去勢方式在歐洲雖尚未得到解決,但有可能很快會解決;抗生素的使用法規也會繼續實行與傳播;現代化的養豬技術結合良好的飼養管理將會使得歐洲的養豬業更加繁榮。
(來源:網絡)
|